你向往的乡村是什么样的?是产业壮大能在家门口就业的安居乐业村?是科技感十足与时代接轨的数字化村?还是能够躺在田地里数星星的生态绿色村?
【资料图】
济南加快乡村振兴的铿锵脚步声声,可喜成果应接不暇,高质量发展新风扑面而来,乡村在变美、变富的同时,也在保留自己的“乡土本色”。在这变与不变之中,乡村成为很多人的向往之处。
在村党支部书记心中、在村民心中、在游客心中、在乡村振兴专员心中……在不同人心中,向往的乡村是什么样?听听他们怎么说。
马套村发展民宿产业。(邵明红 摄)
“富裕‘小家’发展‘大家’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美好家园。”
“我们将抢抓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持重点突破,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三产融合’,真正实现‘一村一田’‘一村一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新农人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平阴县刘小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涛信心十足地描绘着村里的美好蓝图。
刘涛的信心从哪里来?还要从“一块田”说起。
一家多块田,大型机械作业难、种植管理费用高。村庄老龄化程度严重,劳动力严重不足,无法承担起耕地种植和收割任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针对“细碎化”小田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难题,孔村镇刘小庄村选择通过将“一户一块田”变为“一村一块田”,对全村分散农田进行原地整合,实现规模化种植。
2019年,孔村镇刘小庄村与农户签订流转协议,按照农业现代化和适度规模经营要求,统一规划布局,让小田变大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农田产量增收、集体经济壮大、人居环境提升、村级治理改善等一系列变化。
在试点开展初期,村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害怕自己的权益受损。得知这一情况后,村党支部积极想办法,挨家挨户开展群众动员工作,与村民进行沟通交流,做好政策解读,切实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流转积极性。同时,由各村民小组选出村民代表,对耕地重新丈量并公示,摸清地块数目、实有面积等情况,通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承诺土地承包权、所有权及承包面积不变,确保村民利益不受损失,彻底消除村民顾虑。
从“零碎”到“平川”,刘涛亲眼见证了脚下这片田地的巨大变化。作为刘小庄村党支部书记,从“一村一块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刘涛几乎每天都在田间转。“之前村里的土地高低不一、大小不一,最小的田块只有3亩,平整后最小的田块在50亩左右,产量也从每亩1100斤增加至1300斤。现在啊,村民不但能获得租金收入,还能让他们脱离土地束缚,更有精力和时间打工挣钱。”刘涛笑着说。
刘小庄村按照村民自愿的原则,将土地“化零为整”,由村集体将村民承包的土地“流转”回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与农户逐户签订协议,以每亩1010元的价格进行了整体流转。2022年,该村277户群众的1570亩土地全部完成“化零为整”,规模流转,实现一村只有一块田,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如今,刘小庄村村民收入较之前相比增加50%,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约13万元,真正实现富裕了“小家”、发展了“大家”。
“村里的‘大变化’ 让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轰隆轰隆……6月15日,走进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的乡创中心基地,铲车司机贾相松正驾驶着铲车开展地上物清理工作,现场发动机轰鸣声此起彼伏,施工人员穿梭其间、紧张忙碌。
“原来在市区的工地上开铲车,有活就干,没活就歇着,离家远不说,收入不稳定,回村以后进了村里的人力资源公司,村里给安排工作。村里的‘大变化’,让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工资还更有保障,真是幸福又踏实。”贾相松对记者说。
贾相松所说的“大变化”是芦南村日复一日的“小坚持”换来的。
曾经的芦南靠山吃山,山体破损、生态恶劣,是一个自然灾害村和深度贫困村。2004年,新一届村“两委”成立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果断关停了石灰窑、采石场,严禁牛羊上山,对全村20多处破损山体进行工程修复,填土达10万余立方米,栽种各类树木150多万棵,建设拦水坝15座、泉水景观带2条。
芦南对生态保护的坚持,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照进了现实,村庄发展开始向绿色生态转型。芦南村积极探索实施“三变”改革,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探索“确股确权不确地”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将村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年芦南村向村民发放资源收益金,实现村民到新型股东的身份转变。通过打造“党支部+合作社+企业”三位一体发展模式,芦南村从零收入实现跨越增长,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420万元,固定资产达4.05亿元。
2023年,港九片区被列为“省重大实施类项目”,港九片区以芦南村为典型示范,在其余8村推广“三变”改革发展模式,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打造马家精品农业产业园、石庙千亩石榴园、燕棚香梨园、桃科民宿等项目,实现绿色生态优先、发展模式转型。
从过去有名的自然灾害村、最穷的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通过做好党建、山水、土地“三篇文章”,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芦南村蹚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高新区政务服务智能终端为安置区群众“一站式”提供40余项服务。 (韩霄鹏 摄)
“这里是‘老家’ 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
微博作者“我是周姑娘”这样写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参观完马套村的发展建设,我对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这里是‘老家’,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曾在马套村当过第一书记的魏鸣泽这样形容该村:“作为一名荣誉村民,诚挚给大家推荐马套将军山,定会让你不虚此行,来到这里就像回家。”“小时候的夏日夜晚,拿一张凉席铺在庭院里,手中握着把蒲扇,和大人们一起躺在凉席上数天上的星星。30多年过去,离这种体验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在马套村的民宿里。”市民马先生说。
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马套”,但来到这里就像“回家”,是很多游客共同的感受。
马套村周围是连绵起伏的泰山山脉,晴天能看见远处山头上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这里成为绝佳的茶叶种植地。前几年,马套村创办茶叶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建成了茶叶加工厂,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叶村。随着采茶、买茶游客的不断增加,马套村的知名度逐步提升,农家游、采摘游、休闲游为马套村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5年以来,马套村又吸引资金和村民闲置房屋入股,成立将军山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将58户村民闲置住宅改成各具特色的民宿,建成了马套将军山景区,开发集红色旅游、党性教育、乡村民宿、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通过这几年的运营,村民们切实尝到了甜头:旅游合作社入股30万元的村民,一年仅分红就可以拿到3.6万元。入股房屋的村民,房间的运营管理全交给合作社,不用操心,一间房一年就可以分1500元。此外,游客增多,带动了农产品和其他产品的销售,有村民靠在旅游区域安装自动售水机,一年就能收入六七万元。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马套,兼具了中国乡村的诗与远方,就这样走上振兴之路。
“数字化让乡村与时代接轨,发展路更宽广。”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头雁”队伍强能领航、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等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和创新的动能。
围绕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不断强化外引内提、教育培训、明事定责、制度约束,持续打好“选、育、管、用”组合拳。每年开展“揭榜纳贤·人才回引”活动,以亲情感化、乡情感召、真情感动,推动在外经营管理人才回村任职、到村创业,累计10余名法律、金融行业人才进班子、当书记。面向社会公开选聘110余名乡村振兴工作专员,80%村居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均储备3-4名后备干部。同时,常态化组织村干部见习锻炼、实训体悟,村干部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干事创业能力日益增强,“头雁指数”量化评估优秀率3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抓村企联建、抓数字赋能。济南高新区着眼打通城乡资源要素双向交流渠道,以线上提效促进线下乡村产业发展,启动实施“党建引领·数字兴农”计划,一体推进农村基层干部数字化专题培训、农村党员群众直播带货公益培训、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公益直播、农副产品线上销售+下线进社区工作,引导中关村(济南)电商孵化基地、乡村振兴产业创新中心等重点数商,以直播培训、线上带货等方式助农、兴农。徐寨村乡村振兴工作专员通过抖音号“徐寨田园”,发布西瓜、甜瓜、桑葚、蜜桃、孔雀、鸵鸟、马等宣介短视频20余条,累计观看15万余次、获赞量1500+,吸引千余人到徐寨村田园综合体团建、研学。“真没想到,我的计算机专业能在乡村发挥大用处,数字化赋能,让乡村与时代接轨、与城市相融,发展的路更宽广。”该村乡村工作专员说。
目前,济南高新区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村清零,30万元以上村达到52%,50万元以上村达到37%,村均年收入三年提升30万元。
“在这里闻到了课本里所描绘的‘泥土的芬芳’。”
炎炎夏日,正值采摘游玩好时节,在距离市区20分钟车程的陡沟街道,有一处采摘避暑好去处——小庄村。每到周末,市中区各中小学的学生们都会来到这里,在济南裕民生态农业观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场进行劳动教育课程,通过采摘蔬果、培育蔬菜、体验麦收的方式认识农作物。“在这里能感受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还能闻到课本里所描绘的‘泥土的芬芳’,乡村真的太有魅力了,我希望能经常来。”一名参与课程的小学生说。
在小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商俭看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现在很多孩子从未踏入过农村的广袤土地中,很少接触农村,不利于延续农耕文化、弘扬农耕文明。”基于此,在当下村民大量进城务工的前提下,成立合作社对土地进行统一经营,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打造农产品产学研基地,将传统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乡村生活、古法工艺等优秀传统文化以现场观摩、实际操作、聆听感受等形式进行农艺体验,从而更好弘扬农耕文化,打造乡村记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据介绍,济南裕民生态农业观光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小庄村党总支领办,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理事长、5名村民任成员。合作社以近郊休闲旅游、采摘研学为服务内容,目前由经五路小学、南上山街小学等12所学校承租20亩土地作为试验田,成为全环境育人教育理念实施的有力阵地。合作社2022年总收入为17.7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5万元。截至2022年底,已有56批次近2000名师生家长来到小庄村开展农耕研学。
“原来没有到这里干活的时候,我们都是外出务工,不仅赚钱少,还要每天来回跑,非常不方便。现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不出村也可以挣到钱了。”小庄村村民王兆美高兴地说,为农业合作社帮忙管理农田,一天可以赚100元左右,每月可以赚3000多元,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村就能赚钱。
“研学基地的打造不仅让师生、家长有了新体验、新感悟,也加速让我们小庄村走上了由基础农业向多元化特色农业转变的道路,村民们有了新盼头、新奔头。”商俭高兴地说:“我们村离城区近,出门就是高架,交通便利,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探索‘农+旅’产业发展道路,依托小庄村各种资源,大力发展乡村采摘游、观光游、研学游等休闲观光农业,培育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来源:爱济南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旅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